云端教研讲座“中学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学硬核——以农业地理为例”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10-18   |  浏览次数:

2023年10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共同体系列活动“云端教研”本学期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学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学硬核——以农业地理为例”成功举办。此次讲座聚焦于经济地理学中的农业地理学,旨在与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以“硬核”知识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线索本次活动特邀两位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执行院长黄伟教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理和研学旅行教研员施美彬老师。地理学科共同体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中和初中课标修订组成员周尚意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要目的与第一次讲座“中学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学硬核——以工业地理为例”有紧密的衔接,同时还有新的拓展。线上参会的教师不仅有附属学校的老师,还有多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人文地理老师、以及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项目的中学老师。与会者在最后的互动环节踊跃发言,提出的非常有质量的问题,教师们也做了深入的解答。



在本次讲座中,黄伟教授阐述了初中农业地理课程的标准内涵与教材内容、区域农业地理的分析框架,以及农业现代化与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个重要方面。

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黄伟教授剖析了初中农业地理的课标要求。首先,黄伟教授从地理认知逻辑的角度出发,对初中农业地理的课程标准内涵进行了精辟的解读。他强调了当前课程对学生的地理认知提升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在学生中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迫切需求。通过对《课标》要求的细致分析,黄伟教授清晰地揭示了学生在初中农业地理学习中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方向。其次,教授对课材内容进行了讨论,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了初中农业地理的教材设计。他强调了教材应该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关注当代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的浓厚兴趣。这种全面而贴近实际的教材设计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农业地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讲座第二节是区域农业地理的分析框架。黄伟教授剖析了农业的概念和农业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同时黄伟教授进一步分享了一些农业区位分析的关键理论,其中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地租模型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黄伟教授交流了杜能的农业区位地租模型。通过对这一模型的介绍,他向与会者阐释了农业区位分析中地租的概念和运作机制,揭示了农业地理学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而后,黄伟教授引入了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特别是其在农业区位分析中的应用,即钻石模型。通过这一理论,黄伟教授讲解了农业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影响因素和优势条件。这一分析为与会者提供了在农业地理学领域中更为丰富的认知和理论工具。通过分享这些理论的应用,黄伟教授为中学地理教育注入了更为先进和实用的知识元素。这有望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科的兴趣,并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思考。





第三节是农业现代化与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黄伟教授指出,目前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规模化、专门化、集聚化、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等等。新时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农业碳足迹、粮食安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乡村振兴等。在粮食安全方面,要严格农地农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粮化。这些技术和制度政策方面的因素无疑对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活动的第二环节,由施美彬老师作关于人文地理内容测评的主题发言。施老师指出,黄伟教授的报告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原理深刻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在农业地理专题的教学中,要聚焦农业地理原理的学习和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等新问题,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施老师结合题目案例,运用农业地理原理分析相关农业问题,解析命题立意和能力要求,帮助老师们理清教学要求。最后,施美彬老师结合广东省学科教研,提出中学地理教学要根据新课标新要求,转变教与学方式,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通过研学实践促进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贯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地理学科实践育人价值。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参与者的专业知识,更为中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将有助于提高中学地理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对农业地理学有深刻理解的学生,推动整个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