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变化,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3月29-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29期双清论坛“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管理科学部、国际合作局和政策局主办。学部部长傅伯杰院士和天津大学刘丛强院士、武汉大学夏军院士及清华大学宫鹏教授担任论坛联合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19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前沿议题。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部长傅伯杰院士、执行部长宋长青教授、史培军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论坛,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团队师生协助承担了本次会议的部分学术秘书与会务工作。
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双清论坛”倡导科学精神,弘扬民主作风,希望汇聚专家学者的智慧,为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他指出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科学意义,期待通过深化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提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方案。
多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系统进行了大规模利用和改造,随之也带来许多资源、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发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2018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依照当前进展,到2030年不足以实现纲领确定的目标。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地表生态过程逐渐受人类活动主导,地球进入了“人类世”阶段,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地球表层系统是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人地耦合系统是由水、土、气、生、人多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亟需开展人地系统演变研究。
傅伯杰院士以“人地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向大会作主题报告,他指出重点的研讨议题是:水、土、气、生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耦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级联,自然-社会系统互馈过程机理,可持续发展机理、途径与政策,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与模拟。围绕上述议题,与会专家代表作了5个主题报告和15个大会报告,论述了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的研究现状、关键科学问题、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在“水、土、气、生多要素过程集成”议题中,与会专家讨论了水、土、气、生多要素过程集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地理“耦合”基本模式与地理协同论等。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级联”议题中,与会专家分析了人类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框架的改进与深化等。在“自然-社会系统互馈过程机理”议题中,与会专家讨论了陆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互馈过程、地球系统模式与综合评估模型的双向耦合等。在“可持续发展机理、途径与政策”议题中,与会专家分析了社会-经济-自然的时空耦合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地理格局形成机理与调控、多情景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地理工程途径等。在“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与模拟”议题中,与会专家讨论了城市化和全球化与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互馈、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地理空间大数据与人地系统研究等。
会议经过集中研讨,聚焦“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目标,明确了“耦合、互馈、集成、模拟”等关键要点,凝练了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优先研究领域,形成了战略研究提纲。本次论坛有助于促进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化,有助于推动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注:该新闻稿主体内容转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75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