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地理学院高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8-11-02   |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29-30日,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第二届地理学院高端学术论坛在生地楼180会议室成功举办。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员、武汉大学李志刚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陈明星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仲石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张兵研究员、北京大学刘瑜教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保研究员、北京四中地理特级教师李京燕老师共10位知名学者老师作报告。论坛分别由伍永秋教授、周尚意教授、董卫华教授和王民教授主持,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执行部长宋长青教授到会致辞。论坛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各位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会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持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月29日上午,第二届地理学院高端学术论坛正式开始。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执行部长宋长青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祝贺论坛成功召开,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期待地理学院能够利用本次高端论坛的机会,拓展师生学术视野,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宋长青部长进行论坛致辞 

        10月29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由伍永秋教授主持,共有3场报告。周成虎院士作了题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变化,指出GIS目前正处于一个重大的科学与技术革新的时代,之后从地理信息表达、地理空间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和全空间信息系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GIS发展遇到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前沿方向。周院士高瞻远瞩的未来构想引发了在座的师生的热烈掌声与之后的热烈讨论。

周成虎院士作报告 

        李勇研究员作了题为“土壤侵蚀在土壤有机碳固定中的重要作用”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从全球碳收支估算不平衡出发,指出IPCC 全球碳收支估算中没有考虑土壤侵蚀在陆地碳循环中的作用并引出“土壤侵蚀是碳源还是碳汇”这个问题,随后围绕该问题介绍了其团队围绕侵蚀碳去向在黄土高原地区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当前研究工作得出了土壤侵蚀是碳汇的结论。

李勇研究员作报告 

        刘卫东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实现2030年碳峰值路径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以我国政府在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上正式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为背景,围绕能否实现及如何实现该目标展开研究分析,进行了达峰路径模拟,并指出中国碳排放达峰存在不确定性。

刘卫东研究员作报告 

        10月29日下午的主题报告由周尚意教授主持,共有3场报告。李志刚教授作了题为 “超越’范式二元化’: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创新框架与探索”的主题报告,首先以城市/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辩论导入,提出两个问题:社会空间研究在“范式二元化”上的表现?如何超越“范式二元化”?之后,他提出研究框架的创新发展,并在最后强调综合是地理学的生存之本,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地理学研究应当注重交流、融合与包容。

李志刚教授作报告 

        陈明星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型城镇化:转型与认知”的主题报告,他从新型城镇化转型和认知两个角度,利用基础理论、识别方法和实证分析三种工具,深刻剖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城镇化的多尺度时空过程与机制,评估与建构了对城镇化的已有认知,进而重新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认知框架,为之后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陈明星副研究员作报告 

        张仲石教授作了题为“用现代气候学的方法来解答古地理问题”的主题报告,从天气、气候和古气候的三个名次开始,指出古气候模型对于气候学和地质学都很重要,依次介绍了地质时间尺度、古地理学、季风定义等基本问题。随后围绕东亚季风、亚洲热带季风和非洲季风及围绕它们展开的古气候古地理模型的研究讨论。

张仲石教授作报告 

        10月30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由董卫华教授主持,共有3场报告。张兵研究员作了题为“遥感大数据时代与智能信息提取”的主题报告,他先以过去几十年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切入点,阐述了遥感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并在基础层面讲解了面向对象的遥感知识库构建与深度学习网络开发,随后对未来的遥感大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张兵教授作报告 

        刘瑜教授作了题为“地理大数据支持下的空间交互感知”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提出了空间交互的概念和特征,并详细描述了空间交互感知分析的意义与挑战,之后对他已有的关于空间交互感知的一些研究进展,如空间交互的自相关、反演空间交互模式方法、多重空间交互网络集成和基于时态变化的空间交互分析等十项最新成果进行了报告。

刘瑜教授作报告 

        杨保研究员作了题为“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的主题报告,他通过过去多年对树木年轮数据的采集、分析方法建模与时空分析,对过去近千年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检测和归因,并得到北半球和中国温度序列在百年尺度上都表现出了相似变化特征的结果,二者均表现为温暖的中世纪暖期、寒冷的小冰期以及近百年的剧烈增温期。

杨保研究员作报告 

        10月30日下午论坛最后一场主题报告由王民教授主持,地理特级教师李京燕老师作了题为“走进面向未来的地理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她先带领大家思考了几个问题:教师是怎样的职业,地理教师的定位以及地理教育的目的,指出地理综合能力是中学生需培养的重要能力。地理教育应当是面向未来的地理教育,为未来培育并储备战略人才。地理教师应当同时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能力和地理教学基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地理学的本质:研究范围为地球表面,注重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并由此延伸出地理教育的一些核心概念,如:位置与分布;地方与差异;人与环境关系;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时间演化;地理图像等。最后李老师还强调了地理实践的重要教育意义,地理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身体会,用发现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去理解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特级教师李京燕老师作报告 

        论坛期间,每一场精彩的报告都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共鸣。大家都认真聆听并积极思考和提问,会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参与此次高端学术论坛的收获颇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优秀的学者们交流研讨。

部分参会师生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