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人文地理研究生学术沙龙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03-01   |  浏览次数:

为促进人文地理学专业师生交流、从学期伊始倡导主动思考、互相学习、激烈思辨的学术氛围,2023年225日下午第二期人文地理研究生学术沙龙在生地楼18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人文地理学专业教师陶遂、郑龙飞进行点评,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岳嘉琛、郭凯菲、李苑溪分享自己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共吸引20名硕博研究生参加,其中包括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生。本次沙龙由2021级人文地理学硕士生李东欣主持。

李东欣首先简要介绍了沙龙发起的背景,表示此次沙龙征集到的报告主题主要包括城市地理和交通地理,希望相互学习,在小范围同学中引起更深入热烈的讨论。同时,为提升活动吸引力,沙龙还邀请到了郑龙飞老师作特邀报告。

郑老师的报告以“要想富,先修路?高速铁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效应与机理”为题,将自己博士就读期间曾发表的5篇SSCI-Q1区论文整合,向同学们介绍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逻辑和创新点。报告遵循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利用存量人口面板数据、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土地交易、工商企业数据等,使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等计量方法,构建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对我国城市间人口流动、土地利用格局和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

报告扎实的数据基础工作和严谨巧妙的论证过程令在场同学佩服不已,同学们围绕网络效应识别的内生性、均衡模型的作用、现实情境中人口反向流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提问交流。郑老师一一进行了细致解答,同时表示,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自己就读期间也花费较长时间才掌握,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进一步交流讨论。

茶歇过后,在研究生学术沙龙环节,3位硕博研究生进行了汇报分享。

2020级硕士生岳嘉琛汇报了近期硕士论文的工作——“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创新网络的影响——基于低碳技术专利数据的分析”。研究展示了高铁对创新活动的四种效应机制和长三角地区低碳创新网络特征及其变化。郑老师和陶老师肯定了该研究的创新性,并从汇报展示和研究内容分别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同学们围绕低碳技术专利数据信息进行了提问交流。

2021级硕士生郭凯菲汇报了青藏科考的研究成果——“感知和实际的可达性对出行满意度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活动感知与现实的差异。陶老师针对研究对象分类、图表展示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郑老师指出可进一步思考比较国内外、偏远地区与核心地区的关系,同学们就“感知可达性”的测度、样本年龄跨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2021级博士生李苑溪汇报了近期的理论思考——“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分析理论初探”,向同学们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和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的分析理论与方法。郑老师肯定了详实的文献综述内容,并在进一步思考研究主题与学部研究方向的结合点上给出了建议。

最后,李东欣代表此次沙龙活动组织团队感谢大家的参与,并表示欢迎更多同学加入到沙龙的召集与分享。

活动结束后,心理学部谭同学提到:“跨学科来参加学术沙龙,让我从地理专业同学们的研究中找到了不一样的视角,即从空间去观人,也从人身上看到折射出的空间问题,给我自己的研究带来了启发。”在活动反馈问卷中,参会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汇报了解到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们都在关注什么问题,开阔了视野”、“学习到研究的严谨性、完整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