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冻融过程与土壤质量变化”科考队2020年考察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2020-09-04   |  浏览次数:

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的专题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子专题冻融过程与土壤质量变化科考队,在2019年青藏高原南北样带考察基础上,于2020年8月1日~8月22日,按项目研究计划圆满完成了青藏高原东西样带的野外考察工作。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和亚洲江河源区,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高原冻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其重要。青藏高原生物气候条件复杂而独特,高寒、干旱、缺氧的环境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和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近一个世纪的升温速度为全球升温速度的2倍。多年研究表明,高原上冰川退缩、积雪融化、土壤融化和冻土活动层增厚等问题日益突出。

2020冻融过程与土壤质量变化科考队由18名师生组成,包括李小雁、胡霞、吴秀臣、王佩和赵少杰五位老师,石芳忠、丁梦凯、孙海涛和赵云朵4名博士生,以及廖琪文、杨志广、王睿哲、王袁明、马榕、冉玉熔、陈奇、李恒和靳宗义8名硕士生。

在学部李小雁教授的带领下,科考队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沿途经过玛沁、玉树、类乌齐、那曲、班戈、尼玛、措勤、萨嘎、日喀则、拉萨、巴青、都兰等地最后返回西宁此次科考总行程8000公里左右,历时22天,重点考察沿线的20个典型冻融点,采集了大量珍贵样品,达到了科考预期目标。


2019年考察路线


D:\我的坚果云\01_Work\2_Projects\青藏科考\李小雁\2020\路线\路线.png

2020年考察路线


本次科考共考察了20个具有典型冻融地貌类型的考察点,其中包括:热融湖塘(玛多县、聂荣县等);融冻泥流(治多县等);复合冻融地貌:热侵蚀沟、溯源热融滑塌、冻融陡坎(兴海县等);冻胀草丘(称多县等);寒冻风化(俄亚拉垭口等);冰川侵蚀地貌(阿尼玛卿雪山、布加雪山等)以及其他冻融地貌类型。


典型的冻融地貌类型


冻融过程与土壤质量变化科考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收集不同冻融地表的土壤温度、水分和土壤机械组成数据,研制地表冻融多产品融合和相变水量估测算法,绘制青藏高原地表冻结强度图;在青藏高原典型区定位观测土壤冻融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以及地面能量平衡等,调查东西样带上不同冻融侵蚀作用下的下垫面水热属性及特征;通过调查东西样带,不同冻融过程作用下对土壤结构、碳迁移和土壤微生物等土壤质量特征和植被功能属性的影响。


科考队员在考察中


2020年的科考工作已悄然落幕这次科考对每位队员,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科考是与高原的对话,我们跨过高山河流,越过草原荒漠,沉醉于青藏高原壮丽风光的同时,却又对她心存敬畏;科考是与团队的协作,我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体会着考察过程中的欢笑与汗水;科考是对科学的探索,我们仔细观察,规范采样,希望通过考察对冻融过程与土壤质量变化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科考队在兴海县考察点合影


科考队在布加雪山前合影


科考队在色林错湖畔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