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0-09-15   |  浏览次数: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印制

二零二年九月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

一级学科:地理学   (代码:    070501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 学位授予权

一、       培养目标

1.硕士生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改革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统计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2.博士生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地理学的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中具有较深的造诣,能够提出和解决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基础研究中,具有原创性研究的思维能力,熟悉地理学前沿与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论文;能够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实习和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研究或管理的较高级岗位工作。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硕士、博士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响应

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动力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气候灾害

2

干旱区地貌与土壤风蚀

土壤风蚀机理与模型、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原理、风沙运动机理干旱区地貌

3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土壤水蚀动力学机理,土壤水蚀模型构建,土壤水蚀影响机理与评价技术,水土保持技术原理与方法

4

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土资源利用与水文、土壤性质演变的理论与实践,水土资源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5

综合自然地理与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人地系统、生态区划、全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6

环境演变

过去环境变化重建,环境演变的影响、认知和响应行为研究;地貌第四纪环境,环境考古

7

区域资源环境与灾害

区域资源利用安全评价区域环境孕灾成害机理,区域灾害脆弱风险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灾害

8

水文水资源

水文过程统计、模拟与预测

(二)人文地理学(硕士、博士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城市地理学与规划

以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园区布局、交通布局、历史文化区保护、城市设施布局规划、人口规划等问题

2

区域分析与规划

以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区域发展有关的问题

3

全球化与地缘环境

用地理学、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全球和中国周边区域发展问题

(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博士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遥感机理

电磁波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遥感尺度效应,定量遥感建模

2

遥感定量反演

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反演理论、技术与方法;多源遥感数据综合反演平台;多尺度地表数据产品

3

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

遥感信息提取、处理和分析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3S技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

4

地理信息分析

地理过程模拟;地理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

(四)自然资源(硕士、博士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资源科学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机理、数量与质量测度评估、时空分布规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方法和保护措施等。

2

资源生态

资源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资源利用的生态与环境响应等内容,包括:植物资源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机制,草地资源的恢复重建与保育;水土资源利用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管理等。

3

资源经济

自然资源的权属与分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

4

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

区域资源与环境管理、资源管理政策评估、特定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海岸带、城市、农牧交错带等)、资源利用评价与规划、土地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五)自然灾害学(硕士、博士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自然灾害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气象水文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成因机理与过程

2

灾害风险评价

灾害评估、灾害风险评价、灾害与风险模型等

3

灾害监测与应急

灾害监测、灾害应急、灾害模拟等

4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灾害地图编制、综合灾害风险评价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六)全球环境变化(硕士、博士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气候变化与地球系统模拟

气候动力学、气候理论与预测和全球变化、陆气相互作用、地球系统模式

2

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相互影响机制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及影响的响应与适应

3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地碳循环过程、碳循环模型与模拟

4

全球变化数据产品与定量遥感

全球变化相关数据的遥感模型同化方法遥感产品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生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9学分

方法课1门(文/理)

学位基础课

一级学科平台课程(含1门方法课)

9学分(至少选3门)

学位专业课

学科方向课程

4学分(至少选2门)

专业方向课

(含专业方向方法课、专题课)

5学分(至少选5门)

跨一级学科课程(必修)

1学分(至少选1门)

必修环节

实践(实证、实验)活动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1学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修读的公共选修课可认定1学分。

2.博士生(最低学分:20学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6学分

方法课(文/理)

2学分

学位基础课

方法课

4学分

学科前沿研讨课

1学分

高级研讨课

1学分

必修环节

科研活动

2学分

国际化经历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1学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修读的公共选修课可认定1学分。博士学位基础课中的方法课不单独开设,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学位基础中的方法课、学位专业课中的方法类课程修读(参见博士生方法课一览表)。学科前沿研讨课聘请外单位专家进行讲座;高级研讨课由博士生导师组织进行。学位基础课中的学科前沿研讨课、高级研讨课、及必修环节中的科研活动、国际化经历四门课程均需导师认定学时并评定成绩。

3. 本科直博生(最低学分:45学分)

本科直博硕士阶段修读全部硕士阶段课程(最低33学分),并完成本科直博生资格考试进入博士阶段后按博士生课程要求修读不少于12学分课程(可免修博士阶段外语课和政治课),其中博士学位基础课(6学分)必修,具备必修环节中的国际化经历(2学分)。本科直博生在硕士阶段期间已经具备国际化经历,则在博士阶段可以直接认定学分,无需再修;如在硕士阶段提前修读符合博士生要求的学位基础课中的方法课、公共必修课中的方法课,则在博士阶段可以直接认定该学分,无需再选。提前修读的课程学分不能与硕士阶段的课程学分重复计算

4. 硕博连读生

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修读全部硕士阶段课程(最低35学分),在博士阶段应修读全部博士阶段的课程(最低20分。硕博连读生在硕士阶段期间已经具备国际化经历,则在博士阶段可以直接认定学分,无需再修;硕博连读生在硕士阶段提前修读符合博士生要求的学位基础课中的方法课、公共必修课中的方法课,则在博士阶段可以直接认定该学分,无需再选。提前修读的课程学分不能与硕士阶段的课程学分重复计算

5. 港澳台研究生

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必修公共外语课和国情类课程(3学分),免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 外国留学研究生

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和汉语,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20学分。

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业规划指导研究生修读课程。对于非本校生源和跨学科生源研究生应要求相应的补修和先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1. 硕士生实践(实证、实验)活动要求

硕士生入学时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愿景,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扩展职业发展道路。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从事社会调查、科研实践、兼职实习、教学实践等工作,工作量累计应不少于60日。其中,教学实践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可以面向本、专科或中小学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应包括一定时数的课堂讲授,可以协助教师上实验课,支持课堂讨论、主题班会,指导学生教育实习等。

实践活动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按学校要求填写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后,交所在培养单位教务秘书审核给定学分。

2. 硕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硕士生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硕士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考查。中期考核应于第三学期完成(11月),由各学科专业统一组织安排。中期考核活动应公开、正式地举行。考核小组由3名(含)以上教师组成。中期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后更换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者(研究主题发生变化),需重新开题。

中期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考核由导师介绍专业学习状况、研究生做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成员和硕士生以提问答辩、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

学术道德规范:硕士生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在地理学研究中,数据、地图和研究方法是表征地理研究成果的几个重要方面,硕士生应对他人的这些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

3. 博士生科研活动

每学期作报告不少于1次,在学期间不少于5次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20次

第四学期结束前,博士生应提交经导师审阅签字的、不少于5000字的科研活动总结报告。

博士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在以下几个级别的学术交流上作至少一次学术报告:

(1)所在二级学科专业(或以上)级别的学术交流

(2)院、校级别学术交流

(3)国内学术交流

(4)国际学术交流

4. 博士生国际化经历要求

在读期间,应至少出境交流1次(含港澳台地区)。交流形式可以是公派出国联合培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出国访学、国外高校参观访问等。

博士论文答辩前,应提交经导师审阅签字的、不少于5000字的国际交流总结报告。

5. 博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本科直博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参加博士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博士生中期考核。

博士生中期考核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本科直博生不得晚于第六学期结束前)。考核内容主要为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3-5人组成,组长由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担任,组员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鼓励聘请校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专家参加考核小组。

考核由博士生介绍专业学习状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成员和博士生以提问答辩、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

考核小组对博士生的学科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评议,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

开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尽早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与就读的学科领域相符,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选题。应加强选题的查重查新工作,确保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避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复性。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需要,综述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至少阅读60篇以上国外文献,其中最近3-5年内的文献占一半左右,权威文献至少占30%以上。综述部分应不少于5000字,综述的参考文献在100-200篇之间。

学术道德规范:博士生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的保密法律和规章。在地理学研究中,数据、地图和研究方法是表征地理研究成果的几个重要方面,博士生应对他人的这些成果能够进行正确的参考和应用,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

六、导师责任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培养计划,合理选择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选题。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为研究生提供科学研究、出国交流学习以及实习实践的机会。导师应严格把关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同时为论文的创新创造条件。导师应身体力行,在研究生的学术兴趣、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如在教育部的抽检中不合格的导师,应取消1年招生资格。

七、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 硕士生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满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基本要求。

硕士生论文答辩前,应满足地理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所在院系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2. 博士生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出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专业创造性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满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满足地理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所在院系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在学位论文匿名送审之前,博士生需进行预答辩。预答辩小组至少有3名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组成,组长应具有正高级职称。预答辩通过者,方可正式进入答辩程序。

八、硕士生课程一览表

一级学科平台课中的方法课包括地理学研究方法、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地球系统科学与方法。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专业

学位基础课

现代地理学(A-自然地理-无基础)

Contemporary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B-自然地理-有基础)

Contemporary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C-人文地理

Contemporary Geography

3

48

人文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D-景观生态

Contemporary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学

学位基础课

资源环境科学(A-资源生态学)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3

48

自然资源

资源环境科学(B-资源经济学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3

48

自然资源

资源环境科学(C-资源管理学)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3

48

自然资源

资源环境科学(D-土壤侵蚀原理)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3

48

自然地理学

学位基础课

灾害风险科学

Disaster Risk Science

3

48

自然灾害学

学位基础课

地球系统科学与方法(A-无大气科学基础)

Earth System Science& Methods

3

48

全球环境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与方法(B-大气科学基础)

Earth System Science& Methods

3

48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基础课

地理学研究方法(A-自然地理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

地理学研究方法B-人文地理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3

48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研究方法C-统计学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学

学位基础课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A-地理信息科学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3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3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C-遥感科学与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3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Climate 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土壤风蚀与荒漠化防治

Soil Wind Eros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土壤侵蚀模型

Soil Erosion Model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水土保持工程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环境演变原理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区域灾害脆弱性评价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环境演变研究方法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Change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风沙过程研究方法

Methods in Aeolian Processes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方法

Methods inSoil Erosion Process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

Human-EarthSystem Coupling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高等经济地理学

Advanced Economic Geography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高等城市地理学

Advanced Urban Geography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文化地理学及其应用

Cultural Ge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地缘环境理论

The Theories of Geo-studies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高等区域规划

Advanced Regional Planning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人文地理学思想和方法论

The thoughts and methodologies of human geography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

Geo-Spatial Data Analysis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导航与位置服务

Navigation and Location Based Service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遥感反演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遥感图像处理与实践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Practicing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资源环境遥感应用

Remote Sensing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遥感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Remote Sensing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地理大数据分析方法

Geographic BigData Analysis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地理空间建模

Geospatial modeling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生态水文学

Ecohydrology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生态水文监测与建模

Eco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水文土壤学

Hydropedology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

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生物资源实验设计与观测技术

Method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Research: Experiment Design and Survey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生物资源的数量分析方法与生态系统模型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Modeling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土地资源学

Land Resource Science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景观可持续科学

Sustainable Science of Landscape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能源与矿产资源科学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cience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中药资源学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cience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自然灾害科学

Natural Disaster Science

2

32

自然灾害

学位专业课

灾害经济学

Disaster Economics

2

32

自然灾害

学位专业课

灾害模型与模拟

Modeling of  Natural Disasters

2

32

自然灾害

学位专业课

灾害遥感测量方法

Disaster survey

2

32

自然灾害

学位专业课

灾害管理

Disaster Management

2

32

自然灾害

学位专业课

区域自然灾害

Regional Natural Hazards

2

32

自然灾害

学位专业课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全球水与能量循环

Global Water and Energy Cycles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全球环境演变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地球系统模式与模拟

Earth System Models and Simulation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大气辐射传输

Atmospheric Radiation Transfer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全球变化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

Big Data Mining and Cloud Computing in Global Change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注:硕士生专业方向课采用备案制。各学科导师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课程大纲及其它相关材料,经地理学二级分会审议通过,且符合学校开课要求即可开课。

、博士生方法课一览表

博士生学位基础课中的方法课学分,从以下硕士生方法类课程中选修。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专业

学位基础课

地球系统科学与方法(A-无大气科学基础)

Earth System Science& Methods

3

48

全球环境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与方法(B-大气科学基础)

Earth System Science& Methods

3

48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基础课

地理学研究方法(A-自然地理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学

地理学研究方法B-人文地理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3

48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研究方法C-统计学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3

48

自然地理学

学位基础课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A-地理信息科学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3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3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C-遥感科学与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3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土壤侵蚀模型

Soil Erosion Model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环境演变研究方法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Change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风沙过程研究方法

Methods in Aeolian Processes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方法

Methods inSoil Erosion Process

2

32

自然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高等区域规划

Advanced Regional Planning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人文地理学思想和方法论

The thoughts and methodologies of human geography

2

32

人文地理学

学位专业课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

Geo-Spatial Data Analysis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导航与位置服务

Navigation and Location Based Service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遥感反演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遥感图像处理与实践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Practicing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资源环境遥感应用

Remote Sensing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遥感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Remote Sensing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地理大数据分析方法

Geographic BigData Analysis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地理空间建模

Geospatial modeling

2

3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位专业课

生态水文监测与建模

Eco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生物资源实验设计与观测技术

Method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Research: Experiment Design and Survey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生物资源的数量分析方法与生态系统模型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Modeling

2

32

自然资源

学位专业课

灾害模型与模拟

Modeling of  Natural Disasters

2

32

自然灾害学

学位专业课

灾害遥感测量方法

Disaster survey

2

32

自然灾害学

学位专业课

地球系统模式与模拟

Earth System Models and Simulation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学位专业课

全球变化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

Big Data Mining and Cloud Computing in Global Change

2

32

全球环境变化

地理学硕士专业方向课

一、自然地理学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1

专业方向课

第四纪沉积环境

Quaternary Sediments and Environments

1

16

2

专业方向课

中国区域自然环境演变

Region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China

1

16

3

专业方向课

地貌学研究方法

Methods in Geomorphology

1

16

4

专业方向课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价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Assessment

1

16

5

专业方向课

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y

1

16

6

专业方向课

地表过程建模理论与方法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for Land Surface Processes Modeling

1

16

7

专业方向课

中国自然区域分析

Regional Analysi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1

16

8

专业方向课

自然地理实验方法之水环境基础

Laboratory Analysis Method for Physical Geography: Water Environment

1

16

9

专业方向课

自然地理实验方法之土壤物理

Laboratory Analysis Method for Physical Geography: Soil Physics

1

16

10

专业方向课

自然地理实验方法之土壤化学

Laboratory Analysis Method for Physical Geography: Soil Chemistry

1

16

11

专业方向课

干旱区地貌

Arid Zone Geomorphology

1

16

12

专业方向课

自然地理学方法之土壤生物

Methods of natural geography: Soil organisms

1

16

13

专业方向课

Python编程及其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

Python programming in Geoscience

1

16

14

专业方向课

风沙物理

Physics of Blown Sand

1

16

15

专业方向课

水土流失监测

Soil Erosion Monitoring

1

16

16

专业方向课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

Regional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1

16

17

专业方向课

土壤诊断与描述

Soil diagnosis and Description

1

16

二、人文地理学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1

专业方向课

企业地理学

Corporate Geography

1

16

2

专业方向课

中国区域发展公共政策

Chines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1

16

3

专业方向课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Urban Land Use

1

16

4

专业方向课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研究

Urbaniz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1

16

5

专业方向课

健康地理学

Health Geography

1

16

6

专业方向课

城乡规划案例研究

Urban and Town Planning Practices

1

16

7

专业方向课

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Tourism Planning Practices

1

16

8

专业方向课

人口与区域发展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Geography

1

16

9

专业方向课

设施选址优化研究

Facility Loc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

16

10

专业方向课

行为地理学

Behavioral Geography

1

16

11

专业方向课

GIS在人文地理学的应用

GIS in Human Geography

1

16

12

专业方向课

人文地理学研究趋势

Research Topic Trends in Human and Cultural Geography

1

16

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1

专业方向课

计算机地图制图学

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

1

16

2

专业方向课

热红外遥感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1

16

3

专业方向课

植被光学遥感专题

Seminar of Remote Sensing Plants

1

16

4

专业方向课

遥感数据同化方法

Method for Remote Sensing Data Assimilation

1

16

5

专业方向课

地表植被遥感及应用

Land Surface Vegetation Remote Sensing and Application

1

16

6

专业方向课

大气遥感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 of Atmospheric Sounding

1

16

7

专业方向课

植被荧光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Fluorescence

1

16

8

专业方向课

高光谱遥感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1

16

9

专业方向课

农业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Agriculture

1

16

10

专业方向课

地表辐射能量平衡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Land Surface Radiation Budget

1

16

11

专业方向课

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与积雪原理与应用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Soil Moisture and Snow Water Equivalence

1

16

12

专业方向课

雷达遥感

Remote Sensing with RADAR

1

16

13

专业方向课

全球陆表遥感产品处理分析与应用

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 Products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1

16

14

专业方向课

遥感数据的高级统计分析

Advanced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Remotely Sensed Data

1

16

15

专业方向课

地物场景理解与建模

Ground Object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1

16

16

专业方向课

陆表过程模拟方法研讨

Land Surface Modeling

1

16

17

专业方向课

生态水文过程与模型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Modeling

1

16

18

专业方向课

植被结构参数的遥感反演方法

The Inversion Method for Vegetation Structure Parameters

1

16

19

专业方向课

植物建模与可视化

Method forPlant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1

16

20

专业方向课

辐射传输数值模拟方法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of Radiative Transfer

1

16

21

专业方向课

数字摄影测量与应用

Digital Photogrammetry and Application

1

16

22

专业方向课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of the Remotely Sensed Data

1

16

23

专业方向课

地理信息可视分析与应用

Geo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1

16

24

专业方向课

海冰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Sea Ice

1

16

25

专业方向课

极地遥感

Polar Remote Sensing

1

16

26

专业方向课

机载激光雷达基本原理与应用

Gener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Airborne Lidar

1

16

27

专业方向课

遥感数据产品及其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Data Produc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limate Studies

1

16

28

专业方向课

定量遥感中的数学物理思想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underlying the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1

16

29

专业方向课

地理信息技术与公共健康

Applications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Public Health

1

16

30

专业方向课

海冰物理学

Sea ice physics

1

16

31

专业方向课

微波遥感辐散射机理与参数反演

Forward emission models and parameter inversion in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1

16

四、自然资源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1

专业方向课

油气储层沉积学

Sedimentology of Petroleum and Gas Reservoir

1

16

2

专业方向课

盆地分析与能源资源

Basin Analysis and Energy Resources

1

16

3

专业方向课

油气资源勘探

Exploration of Petroleum Fields

1

16

4

专业方向课

油气资源评价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and Gas Resources

1

16

5

专业方向课

生物资源学

Biological Resources

1

16

6

专业方向课

生态系统管理学

Ecosystem Management

1

16

7

专业方向课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

16

8

专业方向课

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

System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1

16

9

专业方向课

海洋资源

MarineResources

1

16

10

专业方向课

土地资源评价

Land Resource Evaluation

1

16

11

专业方向课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

16

12

专业方向课

地籍测量与管理信息系统

Cadastral Survey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

16

13

专业方向课

旅游资源学

Tourism Resources

1

16

14

专业方向课

自然保护与遗产资源

Natural Conservation and Heritage Resources

1

16

15

专业方向课

资源环境管理经济学

Managemental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1

16

16

专业方向课

资源环境管理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

16

17

专业方向课

资源环境政策分析

Policy Analysis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1

16

18

专业方向课

区域开发案例分析

Case Stud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1

16

19

专业方向课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研究生院方法课)

System EngineeringMethod and Application

1

16

20

专业方向课

资源环境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of Resources andEnvironment

1

16

21

专业方向课

自然资源脆弱性概论

Introduction to Vulner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1

16

22

专业方向课

中国气候与气候资源

China's Weather and Climate Resources

1

16

23

专业方向课

景观设计

Landscape Planning

1

16

24

专业方向课

自然资源形成机制与格局

TheFormation Mechanismand Patternof Natural Resources

1

16

25

专业方向课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理论

The theories of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geodesign

1

16

26

专业方向课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geodesign

1

16

27

专业方向课

风险与可持续性

Risk and Sustainability Science

3

54

28

专业方向课

城市景观过程和城市可持续理论与应用

Th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urban landscape process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2

36

29

专业方向课

水文水资源遥感

Hydrological Remote Sensing

1

16

30

专业方向课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Industri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16

31

专业方向课

地表系统元素循环

LandSurface ElementCycling

1

16

32

专业方向课

药用植物生理与环境

Pharmaceutical Botany Physiology and Environment

1

16

33

专业方向课

城市生态学

Urban Ecology

1

16

34

专业方向课

植物化学

phytochemistry

1

16

35

专业方向课

恢复生态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工程

Restoration Ecology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ion Project

1

16

36

专业方向课

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

Urban-rural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1

16

37

专业方向课

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规划理论

The theori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patial planning

1

16

38

专业方向课

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规划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patial planning

1

16

五、自然灾害学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1

专业方向课

水灾

Flood Hazard

1

16

2

专业方向课

旱灾

Drought Disaster

1

16

3

专业方向课

极端冷热灾害

Extreme Temperatures: Heat and Cold

1

16

4

专业方向课

地震地质灾害学

Disaster of Earthquakeand Geology

1

16

5

专业方向课

风沙灾害

Aeolian Sand Disaster

1

16

6

专业方向课

农业灾害

Agricultural Hazards

1

16

7

专业方向课

保险学

Insurance

1

16

8

专业方向课

灾害教育I:理论与方法

Disaster Education I: Theory and Methods

1

16

9

专业方向课

灾害教育II:实践与演练

Disaster Education II: Practices

1

16

10

专业方向课

灾害社会学

Social Studies of Disaster

1

16

11

专业方向课

灾害专题制图

Hazards Cartography

1

16

12

专业方向课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1

16

13

专业方向课

应急管理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1

16

14

专业方向课

科技论文写作

Writing up research

1

16

全球环境变化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1

专业方向课

大气环境化学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Chemistry

2

32

2

专业方向课

大气环境与遥感模型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Remote Sensing

1

16

3

专业方向课

大气物理

Atmospheric Physics

2

32

4

专业方向课

东亚气候

East Asian Climatology

1

16

5

专业方向课

气候变化干旱

Drought Under Climate Change

1

16

6

专业方向课

高等边界层气象学

Advanced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1

16

7

专业方向课

古气候环境代用指标分析

Paleoclimatic&Paleoenvironmetnal Proxies

1

16

8

专业方向课

海气相互作用

The Air-SeaInteraction

1

16

9

专业方向课

海洋动力学

Ocean Dynamics

1

16

10

专业方向课

环状模动力学及其气候影响

Dynamics of Annular Modes and the Climate Impacts

1

16

11

专业方向课

季风系统变率及其影响

The Variability of Monsoon and Its Impacts

1

16

12

专业方向课

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

Land Surface Process and Climatic Change

1

16

13

专业方向课

陆面水文过程建模

Land Surface Hydrology Process Model

1

16

14

专业方向课

平流层与气候变化

Stratosphere and Climate Change

1

16

15

专业方向课

气候变化与流域生态水文

Climate Change and Eco-hydrology

1

16

16

专业方向课

生态气候与小气候

Ecological Climatology and Micro-climatology

1

16

17

专业方向课

物理海洋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

1

16

18

专业方向课

中国短期气候预测基础

Element of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in China

1

16

19

专业方向课

冰川物理学

The Physics of Glaciers

1

16

20

专业方向课

全球变化经济学

Global Change Economics

1

16

21

专业方向课

全球变化与人类健康

Global Change and Human Health

1

16

22

专业方向课

全球变化与传染病模型

Global Chang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Modeling

1

16

23

专业方向课

全球碳循环同化模型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for Global Carbon Cycle

1

16

24

专业方向课

全球碳循环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1

16

25

专业方向课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

Ecological Modelling for Carbon Cycle of Ecosystem

1

16

26

专业方向课

陆面过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Land Surface Processes

1

16

27

专业方向课

森林碳汇评估

Forest Carbon Sink Assessment

1

16

28

专业方向课

MATLAB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MATLAB in Geosciences

1

16

29

专业方向课

贝叶斯方法及应用简介

Introduction to Bayesia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1

16

30

专业方向课

大复杂动力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参数筛选

Uncertainty Qualification of Large Complex Dynamical System Models: Parameter Screening

1

16

31

专业方向课

大复杂动力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参数优化

Uncertainty Qualification of Large Complex Dynamical System Models: Parameter Optimization

1

16

32

专业方向课

地球系统模式的高性能计算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 the Earth System Model

1

16

33

专业方向课

地球系统模式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in Earth System Model

1

16

34

专业方向课

资料同化介绍

Introduction to Data Assimilation

1

16

35

专业方向课

全球变化前沿讲座(1)

Advancement of Climate Change (1)

1

16

36

专业方向课

全球变化前沿讲座(2)

Advancement of Climate Change (2)

1

16

37

专业方向课

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Mitigation Op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from Agricultural Ecosystem

1

16

38

专业方向课

如何构建宜居的行星

How to Build a Habitable Planet

1

16

39

专业方向课

观测设备及野外实验

Observation Equipment and Field Experiment

1

16

40

专业方向课

气候变化的监测、诊断与预测

Monitoring,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Climate Change

1

16

41

专业方向课

大气科学前沿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1

16

42

专业方向课

R语言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Introduction to R Languag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arth Science

1

16

43

专业方向课

气候变化与疾病

Climate Change and Disease

1

16

44

专业方向课

海洋与气候

The Ocean and the climate

1

16

45

专业方向课

古气候变迁

Paleoclimate change

1

16

46

专业方向课

云物理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Cloud Physics

1

16

47

专业方向课

气溶胶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Aeroso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1

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

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代码:0837

本学科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37)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               培养目标

本学科立足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贯彻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本专业培养典型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事故灾难等公共安全的风险分析和应急响应理论与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公共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自然灾害相关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灾害损失评估、应急管理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应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了解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风险管理以及与公共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紧密相关的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工作(或继续深造)去向主要在保险、民政、应急、物流、交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专业管理部门,保险行业、应急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行业,与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紧密相关的行业,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

二、专业研究方向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四个学科方向。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方向以人、基础设施和环境社会为承灾体对象,揭示致灾因子的成害规律、承灾体系统的自然和社会脆弱性属性,开展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安全系统应对过程、安全科学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等研究。

黄崇福 教授
 明 教授

方伟华 教授

杨赛霓 教授

 朝 教授

张文生 教授

曹红斌 教授

孟耀斌 副教授

赵晗萍 副教授

 涛 副教授

胡小兵 副教授

 凯 副教授

冯成强 高级工程师

2

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学科方向以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工程性手段和措施进行安全防护、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减灾工程规划和设计。

3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学科方向以基础设施、物流网、生产线和供应链等为基本对象,基于安全科学理论,针对自然灾害的备灾、响应、恢复、重建等组成的防灾减灾全过程,运用系统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安全系统的分析、评估、规划、设计和优化。

4

安全与应急管理

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方向强调安全全面管理的非工程性措施,以自然灾害为主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和管理,突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权衡与决策、适应性管理、安全标准与效用评估、应急预案设计和保险应用等。

5

公共健康与安全

公共健康与安全以人的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环境安全与健康、食品与中药安全、公共健康统计学、安全健康管理、公共安全健康教育与防控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3年。按规定提前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符合学位分会提出的硕士生科研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在2.5年内完成学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8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9学分

方法课1

学位基础课

一级学科平台课程(不低3门,9学分)

(含至少1门方法类课程)

9学分

学位专业课

(不低于4门,9学分)

9学分

专业方向课

(含至少2学分实践课)

6学分

必修环节

实践(实证、实验)活动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开学术报告

1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不计学分

注:1)公共选修课中的方法课原则上应选修由研究生院开设的方法课或跨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中的方法课。

  2)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原则上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学位基础课程原则上必须进行笔试。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时间不少于2小时。

  3)公共选修课不计入硕士毕业所需的学分中。

  4)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业规划指导研究生修读课程,根据情况指导研究生补修本科生高年级课程或其它课程。

  (5)允许课程学分由上向下认定,学位基础课学分可认定为学位专业课学分或专业方向课学分,学位专业课可认定为专业方向课。

2.港澳台研究生

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外国留学研究生

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1.硕士生实践(实证、实验)活动要求

硕士生实践(实证、实验)活动应满足如下两条之中的一条:

1)硕士生需要阅读导师(组)提出的文献,参加导师(组)的科研活动,累计不低于100小时。并在学院和导师(组)的讨论会上报告文献阅读进展与研究进展。

2)硕士生实践活动包括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任选一项。实践活动的工作量应不少于30日,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实践(实证、实验)活动安排在第一至四学期完成。实践(实证、实验)活动应规范记录和严格管理。

2.硕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四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包括课程学习成绩考查、经典与前沿文献阅读考查、学术道德规范考查、开题报告等环节。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3.硕士生公开学术报告

必修环节中的公开学术报告是硕士生在第五学期结束前须在院内做公开学术报告1次,报告内容应原则上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报告活动由学科内导师(不低于1/2人数)参与评审并共同投票,合格票数达总票数2/3以上的视为合格,给予相应学分。第一次评审不合格者,应在申请答辩前再次进行公开学术报告,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

4. 硕士生国际化经历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一次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形式上可为参加境内外国际学术会议、出国访问交流、参加由国际专家举办的短期讲座(非学分课程)等。

六、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 硕士生学位论文

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此处应由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对学位论文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和《学位细则》一致的地方建议不再列出。)

2.其它毕业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含导师第一,研究生本人为第二)至少公开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篇,所发表的刊物须为中文核心期刊、EI、SCI或SSCI收录源刊;

2)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登记权1项;

3)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含导师第一,研究生本人为第二)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

七、导师责任

学业规划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兴趣,制定学生的课程学习计划和科研培养计划。科研能力方面,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讨论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并对科研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合作交流方面,带领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熟悉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提供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的机会。学位论文方面,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监督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支持。

八、课程一览表

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上课

学期1

备注

研究生院公共方法课

计算方法

Computing Method

3

54

1

建议修读的公共必修方法课

研究生院公共方法课

仿真

Simulation

3

54

1

建议修读的公共必修方法课

学位基础课

公共安全导论

Introduction for Public Safety

3

54

1

学位基础课

防灾减灾工程学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3

54

2

方法课

学位基础课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 of Natural Disasters

3

54

1

方法课

学位基础课

结构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Safety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3

54

2

学位基础课

安全经济学

Safety Economics

3

54

2

学位基础课

安全健康学

Safety and Health

3

54

1

方法课

学位专业课

可靠性工程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2

36

2

学位专业课

专业英语写作与实践

Professional English Writing and Practice

3

54

1

学位专业课

灾害风险科学

Disaster Risk Science

3

54

1

地理学开设算作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专业课

学位专业课

安全统计学

Safety Statistics

2

36

2

学位专业课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

Natural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 Assessment

2

36

1

学位专业课

风险模型与决策应用

Risk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in Decision-making

2

36

2

学位专业课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

Geo-spatial Analysis

2

36

1

地理学开设,算作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专业课

学位专业课

应急技术

Emergency techniques

1

18

2

学位专业课

灾害保险

Disaster Insurance

1

18

2

学位专业课

毒理学

Toxicology

2

36

1

学位专业课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2

36

1

学位专业课

健康风险分析

Health Risk Analysis

2

36

2

学位专业课

化学品风险评价

Chemical Risk Assessment

2

36

2

学位专业课

现代化学方法与技

Modern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Methods

2

36

化学学院开设

学位专业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

36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

学位专业课

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

Public Security and Social Governance

1

18

专业方向课

安全科学实习-室内实验

Practice in Safety Science – Lab Testing

1

18

秋季小学期

实践课

专业方向课

安全科学实习-野外调查

Practice in Safety Science – Field Investigation

1

18

春季小学期

实践课

专业方向课

风险分析实践

Practice in Analyzing Risks

2

36

小学期

实践课

专业方向课

暑期社会实践

Summer Social Practice

1

18

小学期

实践课

专业方向课

其它由导师指导选修课程

可根据具体研究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在地理学、测绘科工程与技术、系统科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进行选修,认定为专业方向课学分。

说明:

1: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四学期完成,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上课学期”用12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填写“12”。学位基础课一般为3学分,学位专业课一般为2学分,专业方向课为1-2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一级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代码: 0816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

一、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改革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测绘科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服务于国家测绘科学事业发展的综合型、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具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深入广泛地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追踪学科知识前沿,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或其他专业管理、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的素质和潜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知识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所需要的自主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学习品质;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基本的科学方法论素养;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强烈的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设计与制作地图,开发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应用需求,研究如何用地图的形式科学地、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空间地理环境信息进行获取、智能抽象、储存、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建立相应的地理环境信息系统,以数字、图形和图像方式传输空间地理环境信息,为各种应用和地学分析提供地理环境信息平台,提供精确数字地图数据和空间地理环境信息及相关技术支持。主要内容包括: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地图编绘,地图制图与出版的一体化,多元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与更新,海量地理数据库的管理和高效检索,空间分析建模,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质量控制等。主要任务是:(1)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利用数字地图技术设计和制作各类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2)进行各类地理空间信息处理、生产与更新,生产各种地理信息产品,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图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3)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信息发布,满足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2

摄影测量与遥感

利用航天、航空和地面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状态或过程获取成像或非成像的电磁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解译、反演与应用的科学与技术。传感器包括可见光、多光谱/高光谱、红外、微波、激光等。主要内容包括:成像机理与模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解析摄影测量与区域网平差、遥感信息处理与解译、遥感应用、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等。主要任务是:(1)通过摄影测量方法获得数字线化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地理空间信息,并制作相应的地图产品;(2)获取空间目标位置、形状、大小、属性、运动及属性变化信息;(3)通过对遥感信息的解译与反演得到地球表面及环境的物理化学属性与参数变化,为国土、农林、水利、环保等部门提供资源、生态、环境、灾害等信息服务。

3

海洋测绘

海洋测绘是对海洋及其毗邻陆地和江河湖泊、南北极地区时空信息进行测量、处理、管理、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潮汐、海洋底质探测、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地球物理勘测、海洋水文调查、海洋遥感测绘、航海图制作、专题海图制图,以及海洋地理信息分析、处理与应用等。主要任务是:(1)建立海洋时空基准维持框架,测定和研究海洋重力场、磁力场和相关海洋过程的精细结构及其变化;(2)利用船载、水下、陆基和航空航天多种观测技术,获取水深、阻碍航物、海底底质、海洋水文和目标位置等信息;(3)通过编制航海图、专题海图等各类图件和开发海洋地理信息产品,为航海、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军事活动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提供海洋地理信息服务。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规定学习年限为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9学分

方法课1门(文/理)

学位基础课

一级学科平台课

9学分

学位专业课

学科方向课程

6学分

专业方向课

(含专业方向方法课、专题课)

3学分

必修环节

实践(实证、实验)活动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不计学分

注:1)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2)方法课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3)学位基础课里面可以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一门。

2. 港澳台研究生

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 外国留学研究生

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业规划指导研究生修读课程。对于非本校生源和跨学科生源研究生应要求相应的补修和先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1. 硕士生实践(实证、实验)活动要求

1)实践活动

硕士生入学时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愿景,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扩展职业发展道路。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从事社会调查、科研实践、兼职实习、教学实践、野外调查等工作,工作量累计应不少于30日。其中,教学实践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可以面向本、专科或中小学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应包括一定时数的课堂讲授,可以协助教师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主题班会,指导学生教育实习等。

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报告,并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总结报告和《考核表》由实践指导教师考评并加盖单位公章,交本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务秘书审核、录入成绩后,返还学生本人留存,供求职时使用。

鼓励硕士研究生通过助课、讲课指导实验课、指导野外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形式参加本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

2)研究与学术活动

参与研究与学术活动是研究生获得和提高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导师、院系和实验室组织的研究和其他学术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学术会议。研究生的研究和学术活动主要由导师会同该研究生指导小组进行指导。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根据该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邀请相关领域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应具有2名成员(不包括导师本人)。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硕士生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向考核小组汇报,通过后方可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开题报告的格式应参考毕业论文编写规则由各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制定,也可以参考研究生院培养处制定的样本。

开题报告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

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根据论文选题和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研究生院备案。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 培养单位自行规定的培养环节

学期

培养环节

备注

第一学期

1.入学教育(第1周):学院统一安排

2.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入学第2—4周):导师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培养计划,第四周后交培养办备案

3.课程学习

导师应负责指导新生做好学业和研究规划

第二学期

1.课程学习

2.实践活动

实践结束后将考核表和总结报告交给秘书老师。秘书老师审核后,将成绩录入管理系统。

第三学期

1.课程学习

2.研究与学术活动

学校鼓励跨院系、跨校选课。要求到第三学期末,累计至少已获得35学分,达到毕业基本要求,并有参与科研项目或学术活动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能力。

第四学期

1.研究与学术活动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必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考核未通过者,经考核小组提议,本人申请,导师和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在1个月后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如仍未通过,应予以退学。

第五学期

1.研究与学术活动

2.论文撰写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和论文相关的研究活动并撰写论文

第六学期

1.论文送审(4月30日前完成)

2.论文答辩(5月30日前完成)

3.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6月底)

4.毕业离校(7月初)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一般不得延期。答辩通过,符合学位授予要求者,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其他情况参照《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3. 硕士生中期考核要求

硕士生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硕士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考核。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根据情况自行安排,但必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中期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中期考核活动应公开、正式地举行。各培养单位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在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硕士生的考核工作。考核小组由学科负责人、导师及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共同组成,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中期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考核程序一般为:导师介绍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研究生做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成绩、科研水平、开题报告等综合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思想品德考核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或导师结合硕士生的平时表现写出评语。

中期考核不及格者,由考核小组提议,本人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重新参加中期考核申请表》,在1个月后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应予以退学。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的硕士生,填写《硕士生延期参加中期考核申请表》,经导师和主管领导同意,可以延期考核,考核时间不得迟于第五学期开学1个月。未办理延期手续或申请未准而不按时参加考核者,认定为考核“不及格”。

考核不及格予以退学的硕士生名单由考核小组提出,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院务会议审议后,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后更换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者,需重新开题。

六、导师责任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熟悉并执行我国学位条例及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全面了解研究生德、智、体等各方面情况,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研究生的特点,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业。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3.导师必须在岗指导研究生。导师因公离校一个月(含)以内的,须事先落实离校期间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离校一至三个月(含)的,须经院(系、所)审批,报研究生院备案,并由院(系、所)落实其离校期间研究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离校三个月至一年(含)的,须经研究生院审核后报人事处审批,由院(系、所)指定合作导师在其离校期间代行导师职责;离校一年以上的,原则上不再分配离校当年(或次年)的招生名额,其在读的研究生应转由所在二级学科的其他导师指导。

4.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5.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培养计划,合理选择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选题。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为研究生提供科学研究、出国交流学习以及实习实践的机会。学生毕业求职时,导师应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导师应严格把关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同时为论文的创新创造条件。导师应身体力行,在研究生的学术兴趣、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6.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质量不合格的导师,应取消1年招生资格。

七、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以及新见解。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发表(含录用)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刊物为中文核心期刊或SCI/EI检索的期刊论文。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八、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层次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一级学科平台课

硕士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Project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3

48

秋季

空间大地测量

Space Geodesy

3

48

春季

数字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igital photogrammetry

3

48

秋季

现代遥感

Modern Remote Sensing

3

48

遥感图像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3

48

学位专业课

硕士

遥感图像处理与实践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Practicing

2

32

遥感模型与地学应用

Remote sensing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2

32

春季

遥感的不确定性分析

Nature of Remote Sensing Uncertainty

2

32

遥感野外测量

Field Methods in Remote Sensing

2

32

春季

3S前沿技术

3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

32

春季

现代地图学

An Introduction to Mapping

2

32

空间信息获取与数字地球

Spac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Digital Earth

2

32

春季

空间分析建模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atial analysis modeling

2

32

秋季

空间数据库

Spatial Database

2

32

春季

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

Navigation and the Location Based Service

3

48

春季

微波遥感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2

32

春季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

32

春季

极地观测与模拟

Polar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2

32

春季

海洋测绘

Marine Survey

2

32

秋季

专业方向课

硕士

ENVI/IDL编程

ENVI/IDL Programming

1

16

秋季

地籍测量

Cadastral Survey

1

16

春季

探地雷达与地下测量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and underground detection

1

16

春季

遥感与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讲座

Frontier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1

16

秋季

测绘科学方法创新与学位论文设计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Design

1

16

春季

海洋科学前沿讲座

Frontiers of Marine Science

1

16

秋季

激光雷达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1

16

春季

空间信息技术与农业保险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rop Insurance

1

16

春季

物理海洋学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

1

16

秋季

附件1:全部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2:经典前沿阅读书目(含学术刊物和网站

1


Baidu
sogou
Baidu
sogou